专题系列

Special Series
  • 深入学习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

    深入学习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

  • 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2023年会成功举行

    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2023年会成功举行

  • 前沿:以参研国际标准为触点,开辟艺术职教创新发展新路径

    前沿:以参研国际标准为触点,开辟艺术职教创新发展新路径

  • CEFA第七届第三次会长工作会议在武汉举行

    CEFA第七届第三次会长工作会议在武汉举行

  • 两会文艺热门话题:美育、文化艺术数字化、专业建设、非遗保护……

    两会文艺热门话题:美育、文化艺术数字化、专业建设、非遗保护……

  • 会员登录
  • 会员申请
  • 证书查询

动态资讯

Dynamic Information

转发:关于印发《关于促进新时代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教育厅(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教育局: 《关于促进新时代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已经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文化和旅游部 教 育 部 2022年4月15日关于促进新时代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是我国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艺术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输送主渠道,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征程中,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近年来文化艺术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全民文化素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应看到,当前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办学条件有待改善,产教融合有待深化,服务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及《“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有关要求,加快推动新时代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深入贯彻党的文艺方针和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艺风艺德建设,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政府统筹、行业指导、社会参与,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增强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文化艺术职业教育体系,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输送大批坚守理想信念、坚定文化自信的高素质文化艺术技能人才。(二)基本原则——明确定位、协同推进。充分认识文化艺术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和对区域文化建设的基础保障作用,对标文化强国和教育强国建设目标,聚力谋划、协同推进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固本强基、改革创新。聚焦薄弱环节,紧盯突出问题,坚持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着力夯实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发展基础,系统推进体制机制、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改革,大力发挥科技创新赋能作用,激发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活力。——服务需求、特色发展。围绕文化发展重大战略,紧密对接文化领域转型升级、模式创新和新技术应用,加快发展文艺创作与实践、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和文旅融合发展所需要的一批新兴和紧缺专业,形成紧密对接事业发展、产业链创新的专业体系,推进人才强基、技术赋能,强化办学特色和内涵建设,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积极贡献。(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文化艺术职业教育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文旅融合发展要求更加匹配,在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积极作用更加凸显,在提升全民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中的担当作为更加突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教育结构和规模更加合理,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和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有机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相互融通的现代文化艺术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创业质量显著提升。(四)建设指标。到2025年,重点支持建设10所左右全国文化艺术特色中职学校和30个左右全国文化艺术特色中职专业;支持建设1—2所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特色高水平文化艺术高职专科院校和3—5个特色高水平文化艺术高职专科专业(群)(“双高校”和“双高专业”);支持建设1—2所文化艺术特色职业本科院校和5—10个文化艺术特色职业本科专业试点;培育开发不少于10项文化艺术及相关领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支持若干文化艺术类国家规划教材、优质课程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加大行业对文化艺术职业教育的支持和指导力度,建设10所行业高水平示范院校和50个行业特色专业(群),建设20个行业示范性实训基地,培育30家产教深度融合型文化企事业示范单位,重点支持3—5个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集团,重点建设50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育人示范基地和50个地方戏曲(濒危剧种)抢救性保护专业点,推广一批文化艺术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和基层文化建设典型案例。二、优化培养体系(五)完善培养结构。进一步推进文化艺术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培养,支持在培养周期长、技能要求高的专业领域实施长学制培养,根据戏曲、曲艺、舞蹈、杂技、非遗等相关专业始读年龄小、培养周期长、技能要求高等特殊培养规律,鼓励各地探索出台解决招生特殊需求、提高生源质量的有针对性的招生考试办法,规范编制文化艺术类中职学校跨省招生计划。办好艺术类院校附设中职学校,支持有条件的艺术类高职学校探索“3+2”五年一贯制等办学模式。支持文化艺术高职院校与招收艺术类专业的本科院校开展联合培养。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艺术高职院校开设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六)优化专业布局。服务国家文化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优化院校和专业布局,强化专业特色和时代特征。系统推进文化艺术和旅游等相关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对接文化与旅游、信息技术、公共服务等领域融合发展催生的旅游演艺、艺术设计、文艺策划、文化创意、数字文化、文化传播、线上演播等相关新业态及新职业,覆盖文化艺术各个领域,增加人才培养针对性。充分发挥全国文化艺术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组织作用,推进文化艺术大类专业简介和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指导院校贯彻落实国家教学标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三、提高培养质量(七)坚持立德树人。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人才培养方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化“三全育人”改革,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基础知识、中外艺术史教育,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着力培养学生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推进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促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组织开展“立德树人”校园艺术作品展示,将教育引导与文化熏陶有机融合,不断提升学生品德修养和职业素养。(八)提升标准化水平。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艺术类专业标准体系。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持续深化文化艺术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主动对接行业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和典型案例及时纳入教学内容,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先进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有机衔接岗位要求,完善专业、课程、教师、教材、教学、实习实训、基础设施等标准。鼓励行业组织、龙头企事业单位参与标准制定。(九)推进评价改革。推进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构建体现文化艺术职业教育规律特点与实际的学校、专业、教师、学生等评价体系,完善文化艺术职业教育评估办法,破除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加强分类指导,实施分类评价。在评价指标设置中强化素质能力导向,引导院校进一步突出艺术实践、艺风艺德、产教融合、就业创业、社会服务等办学导向。建立院校、教育和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企事业单位、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十)深化产教融合。支持文化艺术职业院校与文化及旅游企事业单位开展深度合作,总结艺术师承培养经验,结合现代文化产业特点,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优化“订单式”培养模式,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支持文化艺术职业院校与文艺院团合作开展订单定向培养及作品制作与演出;支持与影视、演艺、传媒、设计以及互联网文化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内容生产与传播;支持与旅游景区合作开展旅游演艺等项目开发、制作与演出;支持与文化企事业单位共建技术技能创新应用平台、文化艺术众创空间。积极推动在骨干文艺院团、行业龙头企事业单位设立实习实训基地。推动学校与院团、企业合作或采取自办艺术演出团体的方式,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学生培养与项目制作、排练、演出嵌套式、一体化设计,拓展学校办学形态和学生实习实训空间。支持地方建设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支持组建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集团(联盟)。鼓励文化和旅游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参与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特色课程,支持文化艺术职业院校参与“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实施。引导文化和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加大对文化艺术专业学生实习、教师实践锻炼的支持力度,将国有文艺院团、公共文化机构等与文化艺术职业院校开展相关领域合作情况纳入上述单位社会效益考核指标体系。(十一)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在注重文化艺术专业特色和发挥传统教学模式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5G通信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先进技术对传统教学进行改造升级。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鼓励采取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按照文化艺术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建设核心课程资源库。强化教材建设国家事权,落实教材管理办法,完善教材的编写、审核、选用、使用、更新、评价监管机制。推动校企“双元”合作开发教材,加强核心课程教材建设,广泛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和优秀教学团队。(十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完善艺术专业教师聘用制度,破除艺术专业教师评价中的唯学历、唯论文倾向,探索开展以艺风艺德、人才培养、代表性作品、代表性艺术实践活动等为指标的艺术专业教师评价。探索建立行业名家、领军人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向学校教师岗位流动的“绿色通道”,提升“双师型”教师比例。对专业教师短缺问题突出的戏曲、曲艺、杂技等表演艺术类、民族文化艺术类等专业,鼓励各地设置一定比例特聘岗位,畅通行业名家兼职从教渠道,规范兼职教师管理。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支持深度参与文艺演出、文化创意、非遗保护传承、艺术设计、旅游演艺等行业产业实践,行业实践经历和实践成果纳入教学成果序列。支持成立教学合作团队、科研创新团队,开展文化艺术职业教育课题研究。鼓励国家艺术基金等行业相关重点项目申报为文化艺术职业院校教师提供更多参与机会。四、增强服务能力(十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托文化艺术职业院校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为主线,加强民族文化艺术类专业建设,继续推进全国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建设。加强戏剧制作、戏曲后台(盔帽、衣箱)制作与管理等专业建设与指导。支持开展本地区特色戏曲曲艺、民族民间艺术等人才短缺、亟待关注的文化艺术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与保护传承实践。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地方剧种“以校育团”模式,有机整合艺术职业院校与剧团、班社资源,以人才培养为地方剧种发展注入生机活力。支持建设地方剧种活态传承动态监测专业点。鼓励艺术职业院校探索利用艺术职业教育资源开展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研学旅游服务。 (十四)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支持文化艺术职业院校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和重点文化项目,与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开展资源共建共享,有条件的将校园文化场馆面向社会开放。鼓励开展基层文化志愿服务,参与高雅艺术文化进校园、戏曲进校园、非遗进校园等各类文化艺术普及活动;与当地普通中小学、社区学院(学校)、老年大学(学校)、社区文化中心等加强合作,选派优质师资担任文化艺术教育外聘教师。引导文化艺术职业院校结合基层党组织建设、专业建设、学生社会实践,积极主动参与乡村振兴,面向乡村文化能人等重点人群大力开展文化艺术技能提升培训,助力乡村文化建设及文旅融合发展,探索建立校地合作长效机制。推动重点院校、东部地区院校与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协作帮扶,加强基层文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十五)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支持开展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外高水平艺术院校开展联合培养、学分互认或合作办学等,引进先进培养理念、模式和优质教育资源。稳步开展境外办学,探索“中文+职业技能”国际化发展模式,支持招收优秀来华海外留学生。支持参与国家和地方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支持有条件的院校培育国际艺术教育交流合作机制,孵化品牌项目,加强中华文化展示和推介,讲好中国故事。五、营造良好环境 (十六)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的领导,大力强化学校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各级文化和旅游、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向地方党委、政府报告,在地方党委宣传部门统筹下纳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大局,积极会同各有关部门制定本地区促进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落地措施,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举办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形成发展合力。 (十七)落实办学基本保障。各级文化和旅游、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文化艺术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研究开展文化艺术专业和以戏曲为代表的表演艺术类专业培养成本测算工作,探索建立基于专业大类的生均拨款制度,合理确定文化艺术类职业教育专业生均拨款水平,切实保障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十八)强化指导检查。各级文化和旅游、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履行主管部门和指导部门责任,加强对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指导检查。发挥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专家组织作用。科学合理设置评估指标,体现文化艺术职业教育特色及办学成果。 (十九)加强激励保障。创新形式,搭建高层次展示平台,举办全国青少年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实施全国艺术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提升计划。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文化艺术类赛项,支持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行业特色赛项。建设全国艺术职业院校艺术名家“收徒传艺 德艺双馨”大师工作室。开展优秀戏曲专兼职教师通报表扬。鼓励地方对入选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各类艺术职业教育示范性项目予以配套政策、建设经费支持,鼓励、支持全国文艺界推出一批影视作品、文学作品,探索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方式,大力宣传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和技术技能人才典型事迹,大力宣传文化艺术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先进经验和教育成果,不断提高文化艺术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形成良好发展氛围。

2022-04-25

转发:关于印发《关于促进新时代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关注:将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教育新理念贯彻运用到新时代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

二十大报告关注教育,将发展教育、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对于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其中有大量创新理念,学会和各会员院校都在积极学习研究中不断汲取新的营养,贯彻应用到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在奋进现代化新征程的大背景下,在二十大报告对教育、文化、科技、创新提出的要求指引下,职业教育、艺术教育接下来如何继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哪些新思路、新发展理念值得关注,又如何将它们运用到学校发展中去?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如何在不确定性中找到潜在的机会,优化自身,实现弯道超车?正是当下艺术职业教育同仁关注的和探讨的话题。二十大报告第一部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充分肯定了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第五部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对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作出系统部署;报告其他部分部署的任务也都与教育直接或间接相关。★ 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二十大报告对教育改革发展提了出新的更高要求,全面部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具体可以从教育、文化、创新、科技四个层面来看:一、 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报告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在战略部署上为教育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一)深刻认识新时代新征程教育的战略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其中,教育摆在首位。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时代背景下,教育肩负着特殊而重大的使命。(二)牢牢把握建设教育强国目标;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一系列发展目标,“教育强国”是重要支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提高我国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重要支撑。(三)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教育发展的核心关键词,也是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更好发挥教育作用的关键所在。(四)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坚持教育多样性发展。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教育高质量发展背后是教育主体本身的理念迭代和坚定自信,同时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核心目标和方向指引,落实教育改革创新,找准方向,才能事半功倍。1、对职业教育的自信在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后,需要我们对自身教育形态和未来发展的坚定自信,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对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继续推进和大力发展的信心;二是对自身独特性、作为教育多样性重要组成部分和建设者的自我认同、自我肯定和坚定信心。报告中明确强调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我们自身更要充满自信,研究和坚持适合自身的科学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建设和强化我们艺术教育自身的教学特色、专业特色、学生发展特色等。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多样性的重要建设力量,不负国家所托,坚定前进步伐,迈向高质量改革发展的新征程。 2、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国家对教育给予厚望。不仅在国家战略层面提出要坚定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高质量发展教育路径上也提出具体指引,关于教材建设和教育评价内容,也第一次出现在党代会的报告中。报告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 我们在关注报告提出的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的同时,还要始终围绕办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综合素质发展、未来职业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育。不断创新改革发展,提升办学质量,始终坚守立德树人的人才培育理念,才能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二、 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同时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人民日报社社长庹震说:“文化自信是为了实现文化自强,也就是要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艺术教育和艺术专业人才重担在肩,在促进文化发展繁荣、文化自立自强上,要有新作为新贡献。艺术无国界。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同时,通过文化艺术交流,提升艺术专业发展,促进不同文化的对话和相互了解。新征程上,如何更好地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近年来,一大批文艺作品火爆出圈,广受欢迎,让人们感受到了高质量文艺作品的力量。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说:“党的二十大报告对过去十年文化建设成就予以充分肯定,同时也从文艺创作、文化体制改革、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旅融合等方面,对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出安排部署。”1. 文化自信对艺术教育提出了发展指向和时代担当报告指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艺术是文化表达和传递传承的重要载体,艺术教育也应面向服务基础公共文化需求、面向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为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助力。在培育艺术人才过程中,我们要和学生一起关注社会和国家需求,将学校发展、学生发展融入到社会大环境和更广阔的天地中。让我们的学生找到更多维度的价值意义和发展追求,拥有更宽广的发展视角和更多元的破题方法,为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的找到新方向、新机会。2.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包括文化素养提升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和提升艺术教育中的文化课学习,提升对教师理论学习、学术研究的重视。近年来,“艺考”文化课比重提高也是对艺术专业学生文化课学习的极大促进。文化艺术的通识教育,包括但不限于艺术史、艺术理论、中国传统文化、世界文化等各方面学习,这对于各专业艺术综合素养提升、未来艺术创作等各类艺术实践都是必要的,且意义重大。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育长李文堂说:“我们要成就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具有世界性传播能力的作品的话,还要提升它的价值高度,要站在中华文明的高度上来,类似那种普遍性的价值观,包括我们的仁爱、正义这些观念。”艺术教育发展也离不开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三、创新: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突破求新是必须的。近年来,各地方在职业教育发展上的创新尝试成果显著,比如职教高考试点、在“双高建设”契机中求新求变、开展多种形式的产教融合项目、建设职业本科教育等等,这些自下而上的实践,也推动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改革创新,意义非凡,甚至为国家的政策制定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案例支持。学校是创新创造最肥沃的成长土壤。在跨学科探索、服务基础公共文化需求、艺术作品创作等各类艺术实践方面,创新空间巨大。不少艺术院校也在不断积极尝试,打造出不少创新艺术实践项目,服务教学和学生发展,也为文化艺术前路的开拓创新点燃星火。我们说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因为我们面临着各种不确定性和挑战,但严峻多变的环境也蕴含着更多新的可能性,似乎也更能激发创作热情,催生出好的艺术作品。学校可以用更积极开阔的思路,在扎实自身优势专业和成熟教学模式基础上,结合新时代新要求,积极带领学生学习、创作,突破创新,在风云变化的时代生发出新的花朵。四、 科技: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我们要意识到,新一轮的科技发展和变革正在悄然改变着科技现状和未来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交际,新产业形态在不断萌生中……我们要理解和顺应新的科技发展,用开放的思维接受和利用技术带来的便利和改变。借力科技发展带来的新工具、新渠道、新形式,并运用到课堂教学、艺术实践和学校管理中。比如探索更实用便捷的线上线下相融合等各种新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融媒体思维进行学校和文化艺术传播宣传等等。在变革和发展道路上,少不了不断攻坚克难、摸索前行,因为有人同行,我们才不是孤军奋战。学会始终与各会员单位在一起,并肩作战,始终为全国各地的院校、机构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汇聚整合多方资源,为大家提供智库等多方支持,和大家一起不断突破创新,推动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健康发展。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央视新闻客户端、人民政协报、《教育家》10月刊第4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办人民满意教育——学习中共二十大关于教育问题的论述》

2022-11-02

关注:将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教育新理念贯彻运用到新时代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

讲好中国故事 助力文化润疆 | CEFA考级公益行动2022首期活动圆满完成

2022年1月27日,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公益行动计划2022年首期活动在新疆乌鲁木齐拉开序幕。此次公益行动是在2021年相关活动的延续,实施的项目是CEFA少儿语言艺术表演专业考级,学会为来自新疆地区各学龄段的孩子提供了63人次语言艺术表演专业的公益考级服务。舞台上孩子们洪亮的声音,标准的普通话和绘声绘色的表演展现出孩子们的阳光自信和扎实的语言基础。CEFA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少儿语言艺术表演专业考官在现场为孩子们进行悉心点评和指导,学会2022年首期考级公益行动圆满完成!此次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现自我、表达自我的舞台,获得孩子和家长们的高度认可和一致肯定。相信孩子们也通过此次活动获得了专业技能的提升,收获了满满的信心和成就感。语言表达艺术是基于文学性,强调逻辑性、创意性、心理性的综合表现艺术,它强调对不同受众或不同目的而采取不同语言组织战略,从而取得最佳表达的效果。语言表达艺术同时也是一套复杂的语言传达体系,与单纯的“播音与主持”、“演讲与口才”不同,除语音训练外,还包含眼神、手势、头语、体态、表情等视觉表达体系。除语音系统外,语言表达艺术还包括听觉系统、视觉系统、文学系统、心理系统、创意系统、逻辑系统。继CEFA考级公益行动2021年在新疆伊犁举办中国古典舞师资培训活动之后,此次公益行动选择少儿语言艺术表演专业项目,旨在通过艺术实践活动助力文化润疆,让孩子们从小讲好中国话,学好普通话,从文字中、从语言艺术表演中汲取中国文化力量,建立文化自信,锻炼和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述、自我表达和表演能力,为新疆的孩子们提供学习交流和展示自我的平台,在中华文化这一母体中持续汲取营养以充实自我和强健自身。CEFA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少儿语言艺术表演专业,专注于少儿语言艺术表演素质的提升,帮助少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文化素养。针对各阶段孩子年龄特点和接受程度,通过具有专业性、科学性、系统性的教材,训练并考核普通话水平、语音发声与音色音质、语言组织和逻辑、表演技巧和舞台表现等。CEFA考级公益计划一直在行动!2022年,在主管部门的部署和指导下,学会助力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艺术教育公益活动也将持续开展、不断推进。普及艺术之美,助力美育进程,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始终与广大艺术教育工作者一起,在探索科学创新的艺术教育道路上踏实深耕、一路同行!

2022-02-16

讲好中国故事 助力文化润疆 | CEFA考级公益行动2022首期活动圆满完成

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六届十次常务理事会议线上召开

依照主管单位指导意见和学会工作安排,11月27日下午,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第六届第十次常务理事会议以线上视频会议的方式举行。会议议程包括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传达文化和旅游部社团工作部署,审议学会换届工作及新入会申请等事项。会议强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学会最重要的工作。会员要充分认识到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意义,要全面把握二十大精神的核心要义,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的热潮;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狠抓落实,务求实效,提升学会上下的政治思想水平;在教学与创作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继续助力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用不断增强的政治意识开创艺术职业教育新局面。会议认为,深入贯彻文化和旅游部关于社会组织工作的系列文件精神是学会各项工作的核心。要进一步提高党建水平落实党对各项工作的指导;要健全学会法人治理体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升运营服务水平;要紧密围绕推进新时代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配合主管业务司局的工作部署,积极探索学术为先、育人为重、服务为本的行业共享平台建设;要积极拓展职业教育对接社会的实践渠道,围绕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公共文化服务、艺术科技融合等国家战略需求,开拓学会资源聚合与服务的新局面。会议审议了《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方案及第七届理事会换届方案》。按照主管部门指导意见依规按时完成换届,是六届常务理事会、理事会的重要工作。换届方案本着尊法依规、合理筹划、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是对学会未来发展的有力保障。参会常务理事以投票表决的方式通过了《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方案及第七届理事会换届方案》,会议决定在报请主管单位批准后择期召开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李力会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五年来,在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兢兢业业、群策群力、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开创了学会工作的新格局,始终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职业教育中心任务,以实施重点项目带动全面发展,有力提升了学会的服务能力和平台价值,有效扩大了学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六届十次常务理事会议共同学习二十大精神以及文化和旅游部关于社团工作的最新政策,共同谋划学会未来的新发展,共同启动换届工作的正式程序,是学会继续平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学会将结合自己的实际业务工作,通过不断深入的学习,将进一步坚守政治站位,明晰自身定位,提升业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做好桥梁纽带,为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文化强国建设不断贡献力量。

2022-11-29

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六届十次常务理事会议线上召开

会员风采:成渝两地职教建设新成果

2022年,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改革攻坚的关键之年,成渝两地职教建设成果显著,学会两所会员院校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成都艺术职业大学也在高质量改革发展征程中再创佳绩。2022年9月27日,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登上光明日报。两篇题为《以党建引领聚力攻坚克难 奋力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大党建”推进大发展 赋能立德树人大文章》的文章深度报道了近年来重庆文艺职院改革发展的创新探索历程和亮眼成果,并给予高度评价和肯定。 成渝地区职教发展势头强劲,9月26日,成都艺术职业大学也传来喜讯:成都艺术职业大学正式获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可喜可贺!学会祝贺两校取得来之不易的卓越成绩,迈入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也感谢两校一直以来在学会组织的活动中与兄弟院校一道交流共进!特此编选了两校相关新闻报道的部分内容,与大家共享交流,全文详见“光明日报”及“成都艺术职业大学”公众号。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立足“双高”建设持续发力,“排头兵”筑牢事业发展“顶梁柱”。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作为全国高等职业艺术教育院校中的新成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聚力攻坚克难、奋力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改革建设初期,虽然面临着底子薄、基础弱、起步慢等突出矛盾,但一直以来全校教职工“越是困难越向前”、“越是艰难越担当”的拼劲、韧劲蔚然成风。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持续在综合改革工作中奋勇向前。2021年,学校成功入选重庆市“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学校坚持以“双高”建设项目为抓手,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实践,实现了从“大有可为”到“大有作为”的跨越式发展。学校举全校之力,充分发挥文化艺术院校的特色优势,在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加强专业建设、师资队伍打造、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探索“三全育人”、社会服务等方面踔厉奋发,开局“十四五”,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各项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3年来,学校被评为重庆市文明校园,获市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认定市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1项,认定市级在线精品课程2门,立项市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1项、市级现代产业学院1项……在各项比赛中也荣获耀眼成绩。近年来,学校还高标准承办2021年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年会,牵头组建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首届重庆市文化旅游类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发起组建的重庆文旅(广电)职业教育集团落地多项校企合作项目,不断推动学校站出来、走出去,全面提升话语权和软实力。学校举办座谈会欢迎参演《伟大征程》师生载誉返渝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学校筹建教师发展中心,打造职教学习坊,举办新入职教师成长“五个一”活动:集体谈一次话、集体宣一次誓、确定一名导师、做一次书面承诺、写一篇行业调研文章。学校还建立学校知联会小组、少数民族师生联谊会等统战团体,开展“与美有约·以美育人”专题讲座、“书记沙龙”“院长早餐会”“阳光体育”等活动,切实把全体教职工组织起来、活跃起来、凝聚起来。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积极推动教师团队建设,组建教改课题组、教学能力项目组、创新教学团队组等“六大”团队,提高教师在教赛研创、班级管理、家校沟通、学生个性培养等方面的能力,营造干事创业浓厚氛围。不久前,学校多名师生登上学校官微和社交媒体平台,受到来自学校的鼓励和表扬,他们逆行而上,为疫情防控、扑灭山火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北碚缙云山突发山火,开着摩托车频繁往返运送油锯手上山救火的音乐学院教师苟笛说“我是党员,有事请找我!”。学校里这样的老师不胜枚举。他们的名字闪亮耀眼,以点滴付出,汇聚成强大的力量。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今年5月7日,为深入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大力涵养“学术气、书卷气、艺术气”校园文化,学校将原生态的枇杷园与师生文艺体育活动相结合,举行了第二届枇杷艺术节,打造“文化+艺术+劳动+实践”并举的育人活动阵地。从社会的大课堂,到校园、舞台、讲台、排练厅的小课堂,学生在参与中历练、在实践中成长。同时学校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大力推进以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等为基础的“十大育人”体系,按照“一系一特色、系系有抓手”的思路,积极打造特色鲜明、针对性强、有感染力的“三全育人”品牌,着力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师生作品展览教育是千秋万代的事业。学校充分发挥文化艺术类高职院校的优势,以“艺术+”助力精准脱贫、服务乡村振兴、助力文化繁荣发展,以文化培训、艺术培训、文艺演出等多种方式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传递服务地方发展“好声音”。智志双扶,学校为黔江区杉岭乡、巴南区木洞镇、秀山县洪安镇提供农商品视觉设计、包装设计、文创产品设计服务;承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项目,开设蜀绣、漆器髹饰、梁平竹帘(竹编)、荣昌安陶等十余项“研培计划”,累计培训上千人次。努力彰显学校在乡村振兴中的担当与作为。潮平风正起,扬帆正当时。面向未来,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表示,将继续从类型特色、产教融合、教学改革、塑造品牌等方面下真功、用实劲,不断提升办学治校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高标准完成“双高”建设和提质培优行动任务,力争在未来三年全面出特色、增活力、创佳绩!成都艺术职业大学:改革发展谱新篇,正式获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阔步迈进高质量发展新征程。9月2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下发《四川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关于同意成都艺术职业大学新增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的批复》,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位授权与授予工作的意见》和四川省关于学士学位授权审核有关规定,同意成都艺术职业大学新增学士学位授予单位,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工程造价、美术、音乐表演、舞蹈表演等10个专业新增为学士学位授予专业。这标志着四川省第一所职业本科正式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这既是成都艺术职业大学发展史上的又一件大事,也是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件喜事,同时也是艺术职业教育类型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更是学校将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大有可为”殷切期盼转化为“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6月22日至24日,四川省学位办组织专家组对学校申请新增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学士学位授予专业的情况进行了审核评估。通过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审阅相关资料、召开座谈会、集中评议,专家组认为:成都艺术职业大学作为国家首批职业本科试点改革院校之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学定位准确,办学特色鲜明;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改善教学条件,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成效显著;师资队伍建设满足职业本科院校发展要求,职业本科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完备,办学质量稳步提升,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建设发展中发挥了先行先试的先锋作用。成都艺术职业大学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按照“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的总体部署,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进一步加强学校专业建设和改善办学条件,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确保学校本科教学水平和学士学位授予质量,进一步扎实推进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建设高水平职业大学,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本科教育,培养更多高层次技能型人才。以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坚持类型定位,深耕艺术职业教育,实现职业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成都艺术职业大学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时期,锐意进取,不断探索,改革创新,各兄弟院校也都风帆正劲,亦将在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强劲东风中逐浪远航,承托千万学子乘风弄潮,振翅高飞!新闻来源:光明日报、成都艺术职业大学公众号

2022-09-29

会员风采:成渝两地职教建设新成果

关系6G、人工智能等,最新行动计划!18部门联合印发→

要点速览——●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8部门联合印发《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2024—2025年)》,就2024年至2025年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具体任务。●实施信息化标准建设行动,瞄准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演进路线等新场景升级,强化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开展6G、IPv6、区块链、分布式数字身份分发等核心标准研究。●在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生物技术、种质资源、特种橡胶,以及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北斗规模应用等关键领域集中攻关,加快研制一批重要技术标准。推动文化和旅游领域服务标准制修订,促进服务消费。健全基础教育、就业创业、基本养老服务、公共文化体育、残疾人服务等领域标准。建立学校、绿色场馆等评价标准,推广应用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推动公共机构绿色转型。加强多层次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标准化普通高等教育,推进标准化技术职业教育,推进标准化领域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融合发展。●建立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产出国家标准立项预评审绿色通道,推动形成标准研究成果的比率达到50%以上。●重点完善“适老宜小”产品安全和质量标准,加大智能产品、功能性产品等新兴消费品标准供给。关于印发《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2024—2025年)》的通知现将《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2024—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市场监管总局 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 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安部民政部 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 农村部商务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部 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 全国工商联2024年3月18日(此件公开发布)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2024—2025年)为扎实推动《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深入实施,锚定2025年发展目标,明确未来两年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全域标准化深度发展,着力提升标准化发展水平,稳步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不断夯实标准化发展基础,使标准化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制定本行动计划。一、加强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一)强化关键技术领域标准攻关。在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生物技术、种质资源、特种橡胶,以及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北斗规模应用等关键领域集中攻关,加快研制一批重要技术标准。强化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应用软件标准体系建设,尽快出台产业急需标准。建立健全数据跨境传输和安全等标准。实施信息化标准建设行动,瞄准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演进路线等新场景升级,强化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开展6G、IPv6、区块链、分布式数字身份分发等核心标准研究。〔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国家数据局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以下均需地方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负责,不再列出〕(二)完善科技成果标准转化机制。出台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的指导意见。完善重大科技项目与标准化工作的联动机制,在科技计划项目中统筹设置标准研究任务和考核目标,推动项目立项与标准研制同步部署、同步进行、同步完成。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服务机制,以标准引领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推动将标准纳入科技奖励范畴。完善标准与专利协同政策。制定实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管理办法,加快前沿技术成果标准化进程。强化标准研制融入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共性技术平台建设,缩短标准研制周期。强化下一代互联网、元宇宙、合成生物等新兴领域标准化预研究,加快建设标准化项目研究组。建立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产出国家标准立项预评审绿色通道,推动形成标准研究成果的比率达到50%以上。〔科技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中央网信办、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提升现代化产业标准化水平(三)健全产业基础标准体系。制修订精密减速器、高端轴承、车规级汽车芯片等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共性技术标准,推动解决产品高性能、高可靠性、长寿命等关键问题。强化粉末床熔融等增材制造工艺标准研制,健全元器件封装及固化、新型显示薄膜封装等电子加工基础工艺标准。推动高端金属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和电子专用材料标准制定。加快补齐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工业软件标准短板。制修订一批工业基础标准,助推产业基础高级化。〔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强化产业融合标准制定。围绕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研制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相关标准,健全标准体系,推动传统制造业标准提档升级,完善企业技术改造标准。实施高端装备制造标准化强基工程,持续完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标准体系,围绕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大中小企业融通、绿色降碳等关键领域,加快技术应用、模式创新、分级分类、测试评价、互联互通等数字化转型关键急需标准制修订,有序推进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标准。深化智能制造等标准应用试点,推动矿山、冶金、石化、机械、纺织等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围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健全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强化个性化定制共享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等服务型制造标准制定。围绕金融和实体经济融合,重点研制普惠金融、跨境金融服务、数字金融、风险防控等标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数据局、国家矿山安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五)推动产品和服务消费标准升级。实施加强消费品标准化建设行动,加快大宗消费品标准升级迭代,建立健全消费品质量分级标准体系,推动产品和服务消费体验标准研制,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制定支持协调统一的智能家居标准,完善智能家电、电动家具家居用品标准体系。健全消费类电子产品标准体系,促进多品种、多品牌智能电子产品、移动通信终端产品、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的互联互通。持续强化纺织服装、鞋类箱包、家居装饰装修产品强制性国家标准与配套推荐性标准制修订。重点完善“适老宜小”产品安全和质量标准,加大智能产品、功能性产品等新兴消费品标准供给。完善充电桩、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等标准,加快大功率直流充电系列标准实施应用,研究制定充电桩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加大现代服务业标准制修订,加快现代物流、跨境电子商务、共享经济、联程联运等领域的标准研制。研制基于平台经济的大宗物资和散装商品编码等商贸、交通出行、物流等相关标准,促进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推动文化和旅游领域服务标准制修订,促进服务消费。健全体育标准,制定并完善群众健身、冰雪运动、体育赛事、体育场所、体育用品等标准。〔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体育总局、国家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六)加快产业创新标准引领。实施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城市轨道交通、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产业领域,紧盯产业发展趋势,适度超前研制相关标准,以标准引领产业创新发展。聚焦脑机接口、量子信息、生成式人工智能、元宇宙等领域,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标准研究。持续开展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强化产业创新发展标准化示范引领。〔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中央网信办、交通运输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中国民航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七)完善产业链配套标准链。实施标准化助力重点产业稳链工程,健全工业母机、新型显示等重要产业链标准体系,组建工业母机等重点产业链标准化联合工作组,同步推动技术攻关和标准研制。发挥龙头企业作用,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产学研用相关方面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聚焦产业链供应链急需,加快研制配套标准。加强产业链上下游标准化技术组织联络联动,推动上下游各环节各领域标准体系有效衔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建成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50个,引领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优化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八)加强新型基础设施标准建设。实施新型基础设施标准化专项行动,在移动通信网、固定宽带网、空间信息、新型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重点领域,持续推进基础标准和应用标准研制,加快健全标准体系,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和安全提供技术保障。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迭代优势,聚焦工业互联网、车联网、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等融合基础设施重点领域,加快标准研制,释放新型基础设施效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完善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九)持续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加快健全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和报告标准,加快研制产品碳足迹核算基础通用国家标准,制修订碳排放核查程序、人员和机构标准,推动钢铁、铝、塑料、动力电池等重点产品碳排放强度、碳足迹等基础共性标准研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碳足迹核算相关国际标准制定。稳步提升重点行业能耗和用能产品能效标准指标,加快新兴领域节能标准制修订,重点完善能耗计算、能效检测、节能评估等配套标准。强化清洁能源利用,加快氢能全产业链标准供给,完善新型储能标准体系。超前布局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标准研究制定,促进关键技术标准与科技研发、示范推广协同推进。制定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碳汇监测核算、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标准,健全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标准体系,制定水土保持碳汇标准。〔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林草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标准研制。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重点领域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进一步完善大气、水、土壤、噪声、海洋、化学品、新污染物等污染防治标准,制定饮用水水源环境质量标准,健全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技术标准体系,研制20项家用电器、车辆、船舶、通用机械等产品噪声相关标准。完善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与监测标准体系,加快制定外来入侵物种防控与管理标准,开展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保护与修复等标准研制。进一步完善地下水保护、利用、治理标准体系。开展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等技术规范编制。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冰多生态系统质量监测评价标准化建设,研制一体化保护、修复、成效评估等相关指南,加快红树林、滨海湿地等生态修复相关标准制修订。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技术标准体系,完善环境影响评价标准体系。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标准制定和应用,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研究制定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标准。完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标准体系。加强气候变化监测、预估、气候风险评估、气候变化适应等相关标准研究制定和应用。加强射电天文台、气象雷达站、卫星测控(导航站)、机场等重点领域电磁环境保护要求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中国气象局、国家林草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一)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标准建设。加快推动国土空间规划基础通用类标准制定,研究制定国土空间规划相关评估标准,逐步建设覆盖规划编制管理全流程的相关标准。健全完善自然资源分等定级价格评估标准体系,开展耕地(土壤)资源质量调查评价与监测、质量抽检等标准研制。完善基础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标准。开展海洋地质调查评价、海洋渔业资源调查标准制修订,完善海域使用、海岛开发利用等海洋资源资产监测标准,重点推进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等标准研制。完善集蓄雨水、矿坑(井)水、微咸水等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标准。〔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国家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二)推动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建立健全农业绿色发展标准,加强绿色投入品、农业节水标准制修订,不断加强秸秆、畜禽粪污、农药包装废弃物等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标准研制。制修订高耗水工业用水定额标准。加强工业企业减污降碳、节能节水节材、资源综合利用、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产品绿色设计等标准研制,探索研究数字赋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标准,研制尾矿、煤矸石、冶炼渣、磷石膏等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标准。实施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健全清洁生产标准体系,开展60项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制修订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等标准。加快完善绿色采购、绿色流通、绿色评定等绿色供应链评价标准。完善绿色金融标准,引领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三)强化生活方式绿色低碳引领。持续扩大绿色产品评价标准覆盖范围,修订绿色产品评价通则。完善食品化妆品、快递物流等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标准。深入实施制止餐饮浪费等国家标准。制修订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相关标准。研究制定高耗水服务业用水定额标准。建立学校、绿色场馆等评价标准,推广应用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推动公共机构绿色转型。〔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国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推进城乡建设和社会建设标准化发展(十四)实施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夯实保障粮食安全标准基础,建立健全种业振兴、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建设保护、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控、农田水利管护、农资质量和基础设施标准。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加强智慧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全过程质量控制、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标准制修订。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制定农产品品牌评价、主要粮油作物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减损增效及乡村旅游标准。制修订农业领域标准700项,农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强化数字乡村、乡村房屋和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和无障碍设施标准制定。加快农村改厕、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庄绿化保洁照明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标准建设。创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0个、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300个。〔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中央网信办、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国家林草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五)推进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发展。开展城市标准化行动,研究制定城市体检评估标准,完善城市更新相关标准,推进城市设计、城市生态修复、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风貌塑造、老旧小区改造等领域标准化建设。推动建立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标准体系,加强城市基础设施运行与监测、城市综合管理与监督、城市公共服务系统建设与评价等领域标准制定实施。加强城市交通标准体系建设,提升规划建设运营协同衔接水平。健全海绵城市、宜居城市、公园城市等城镇人居环境领域标准。持续深化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创建,开展30个城市标准化创新综合试点。〔住房城乡建设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国家数据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六)提升行政管理标准化效能。完善行政管理和政务服务标准体系框架,健全行政许可、政务服务中心、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服务事项办理、便民热线运行等领域标准,加强行政审批、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机关事务管理等领域标准实施应用。研究制定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评估评价标准。〔中央网信办、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国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快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公平竞争、执法监管、知识产权等领域标准化建设,推进经营主体信用监管标准体系建设,健全全国统一的信用监管规则和标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持续推进基层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司法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国家知识产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七)强化社会治理标准化工作力度。实施社会治理标准化行动,制定实施社会治安防控、乡村治理、网络空间治理等领域相关标准。建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100项以上,推动社会治理标准实施应用。加强机构治理领域标准化前瞻研究和统筹协调,推动组织治理、合规管理等领域国内国际标准同步研制和转化。开展网络安全应急能力评估、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数据交易服务安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评估、个人信息安全合规审计、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网络身份认证基础设施等标准研制,推动建设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领域国家标准验证点,提升网络与数据安全治理效能。〔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国家数据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八)实施公共安全标准化筑底工程。加快城镇燃气、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石油天然气开采、粉尘防爆、危险作业、特种设备、个体防护装备以及事故调查统计等安全领域强制性标准制修订,建立紧急状态下公共安全标准快速转化和发布机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应急管理部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强应急预案管理、风险监测预警、灾害应急响应、应急避难场所、灭火和应急救援作战训练与装备、森林草原消防装备、救灾和应急物资保障等领域标准研制。〔公安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中国气象局、国家矿山安监局、国家消防救援局、中国地震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健全大型活动安全、爆炸物品管理等标准,完善法庭科学、道路交通管理和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标准体系,推动建设法庭科学领域国家标准验证点。〔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司法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快安全防范视频监控系统要求、视频编解码技术、视频图像分析、边界安全交互等标准研制,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推动建立生物安全标准体系。〔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九)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工程。健全基础教育、就业创业、基本养老服务、公共文化体育、残疾人服务等领域标准。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经验共享,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重点区域树立一批示范标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体育总局、中国残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强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质量管理等基础标准研制,健全高端医疗器械标准体系,推进医用机器人、新型生物医用材料、分子诊断技术等新兴领域医疗器械标准研制,完善高风险传染性疾病诊断、防护医疗器械标准体系。推动公共卫生标准体系升级改造,加快公共场所卫生、公共环境健康调查监测等标准制定实施。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标准体系,推进中医病证诊断、临床疗效评价等标准制修订。推动建立医疗保障标准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国家药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十)推进养老和家政服务标准化专项行动。升级养老和家政服务标准体系,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老年助餐、认知障碍照护、婴幼儿照护等托育服务、家政电商标准制修订。建设养老和家政服务领域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80个,强化养老、家政服务标准实施应用。〔民政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制修订50项适老化改造国家标准,推动家居环境、交通出行、社区服务、康复辅助器具等标准适老化升级,为老年人创造更加舒适便利的环境。〔交通运输部、民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残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五、实施标准国际化跃升工程(二十一)拓展国际标准化合作伙伴关系。积极践行开放包容、共同合作的国际标准化理念,发展互利共赢的标准化合作伙伴关系。持续完善多双边合作机制,加强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标准合作,不断深化东北亚、亚太、欧洲、东盟等区域标准化合作,进一步拓展与非洲、泛美、海湾阿拉伯国家、大洋洲等区域和国家的标准化合作关系,加强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上合组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框架下的标准化交流与合作。〔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中央网信办、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商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全国工商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十二)深化共建“一带一路”标准联通。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标准应用示范项目建设,与共建国家开展人员交流培训,以标准化合作促进产业和经贸合作。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标准化战略对接和重点领域标准互认,进一步完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标准信息平台,开展标准化信息交流,为共建国家提供标准信息服务。鼓励国内企事业单位在国际贸易、海外工程建设、技术交流合作过程中,加强与共建国家在技术层面的标准合作。〔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十三)深度参与国际标准组织治理。充分发挥我国担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常任理事国和国际电信联盟(ITU)理事国的作用,积极履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理事国和成员国责任义务,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组织重要政策规则制定,做好本地化实施应用,参加各技术领域国际标准化技术路线图、白皮书、标准化效益评估报告等研究编制工作,凝练实践经验,提出中国建议。按照国际标准组织需求选派工作人员,支持国际标准组织来华举办各类会议活动。支持国际性专业标准组织来华落驻。〔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十四)积极推动国际标准研制。积极参加ISO、IEC、ITU等国际标准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WP29)等行业性国际组织活动,国际物品编码组织(GS1)等国际性专业标准组织活动。鼓励国内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组织、行业性国际组织和各类国际性专业标准组织活动,贡献中国智慧。深入参与碳达峰碳中和、数字技术、热带特色农业等重点领域国际标准化工作,推动在温室气体减排、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新型电力系统、绿色可持续金融、矿山安全、航运贸易数字化、信息通信、物品编码与自动识别等领域制定一批国际标准。打造一批重点领域国际标准化创新团队。〔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十五)健全稳步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机制。制定实施稳步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指导意见,加快我国标准化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提高我国标准化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保障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我国标准化工作,支持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参与标准制修订,支持民营企业牵头设立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促进国内标准组织与国际标准组织的国内对口单位协同发展,推动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技术委员会)与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一致性程度达到90%以上。持续开展国际标准跟踪研究,加快转化先进适用国际标准,实现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85%以上。大力推进国家标准外文版编译工作,鼓励行业和地方根据需要制定标准外文版。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根据运行实践提出标准需求。〔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全国工商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六、深化标准化改革创新(二十六)提升标准供给质量。健全统一协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强化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点工业产品、安全生产、特种设备、社会治安等领域强制性国家标准制定,进一步提高强制性国家标准覆盖面、权威性。系统优化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体系。强化推荐性标准与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协调配套。开展推荐性国家标准采信团体标准工作。加快国家标准样品研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深入实施团体标准培优计划,培育一批优秀的团体标准组织,推进团体标准应用示范,促进团体标准规范优质发展,制定一批填补空白、引领发展的高水平团体标准。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增强企业标准“领跑者”有效性、影响力,形成以企业标准“领跑”带动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的格局。〔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民政部牵头,中国科协、全国工商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十七)提高标准管理水平。持续优化政府颁布标准制定流程、平台和工具,强化标准制修订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标准维护更新、升级迭代。进一步提高国家标准制修订效率,实现新立项国家标准平均制定周期缩短至18个月以内。加强标准统计分析。加强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备案管理。建立国家统筹的区域标准化工作机制。加强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引导与监督。制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健全团体标准良好行为评价机制,规范团体标准发展。推动落实企业标准化促进办法,实施标准创新型企业制度,培育一批标准创新型标杆企业。完善标准版权制度,加大标准版权保护力度。〔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十八)加强标准推广应用。积极开展标准宣贯培训,丰富宣传形式、渠道和载体,广泛传播标准化理念、知识和方法。加强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统筹协调,改进试点示范项目管理,提高试点示范质量和效益,凝炼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和典型模式,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鼓励标准化服务机构入驻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等,鼓励集群促进机构参与标准化研究与标准制修订,鼓励标准化机构入驻集群促进机构,鼓励集群促进机构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等,形成集聚式发展效应。持续推进标准化服务业统计分析报告试点,开展标准化服务业统计评价。健全对标达标工作机制,引导企业瞄准先进标准提高水平。〔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国家统计局、全国工商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十九)强化标准实施监督。制定实施关于加强标准实施与监督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宏观调控、产业推进、行业管理、市场准入、金融信贷、政府采购和招投标中积极应用先进标准,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监管活动中严格依据标准。建立健全法规和政策文件引用标准机制,鼓励相关单位开展标准和法律衔接信息服务。健全标准实施信息反馈机制和标准实施数据调查统计制度,加快建设一批标准实施监测站点和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点,常态化开展重点强制性标准的实施情况统计分析。建立健全标准实施效果评估机制,推进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团体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估范例征集推广工作。建立标准制定投诉举报和监督检查机制,搭建全国标准制定投诉举报平台,接受社会各界对各类标准制定活动、技术委员会工作和标准审评工作的监督。开展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监督抽查,加强标准编号、复审和备案监督。持续推动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实施,强化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数据归集和分析,推动将企业产品和服务符合标准情况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七、夯实标准化发展基础(三十)深化标准化基础理论研究。持续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标准化研究机构加强标准化共性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研究。持续推进标准制度型开放,深入开展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高标准经贸规则对我国标准化工作需求研究,加强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措施协定(WTO/TBT)和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WTO/SPS)标准工作研究。开展合规管理、环境社会治理(ESG)、边境后规则等重点领域标准化研究。积极推进标准数字化研究,构建标准体系框架,开展标准数字化试点。充分发挥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智库作用,强化国际国内重要标准化事项专家论证及决策咨询。〔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科技部、商务部、中国工程院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十一)加强标准试验验证。制定国家标准验证点建设与管理办法,对标准验证点建设运行和标准验证项目实施一体化管理。设立不少于50个国家标准验证点。推动检验测试方法、检验设备、标准样品等自主创新、协同配套。围绕新兴领域和优势领域,参与国际标准验证,为中外标准体系兼容和互认提供有力支撑。推动标准与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要素一体化发展。〔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十二)强化标准化技术机构支撑。推动建成一批国际一流的综合性、专业性标准化科研机构。进一步完善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体系,围绕前沿技术和新兴领域前瞻布局,加快培育新型标准化技术组织。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标准化需求,规划新建一批标准化技术组织。发挥标准化总体组作用,研究建立新材料标准化统筹机制,推进跨行业、跨领域标准化协同发展。推进技术组织联络机制实施,畅通技术组织体系微循环。深化推进考核评估,试点开展委员履职能力评估工作。推进技术委员会分类管理、动态管理,实现“能进能出”。〔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十三)加强多层次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标准化普通高等教育,推进标准化技术职业教育,推进标准化领域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融合发展。开展全国标准化人才分类统计,建设全国标准化人才分类培养数据库,建设一批国家级标准化人才教育实习实训基地。推广“科研团队+标准研制团队”融通发展模式,培养选拔一批标准化领军人才。培育一批企业标准化总监。鼓励技术委员会参与高校标准化课程体系、技术委员会实训基地建设,协同推进标准化专业建设和师资培养。进一步丰富标准云课、委员网络讲堂课程资源,广泛开展标准化教育培训。依托行业、地方、科研机构和高校,建设一批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训基地,持续开展国际标准青年英才选培活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八、组织实施(三十四)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标准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国务院有关标准化协调机制作用,研究制定标准化重大政策,协调标准化重大事项。不断健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标准化工作协同推进领导机制,更好发挥政府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的“指挥棒”作用,统筹提升标准化工作效能。全面开展纲要实施效果评估,把评估结果作为制定“十五五”标准化事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将标准化工作与本地区本部门发展规划有效衔接、同步推进。〔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十五)加强政策支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对照纲要及本轮行动计划要求,细化责任分工,抓紧工作部署,加强协同配合,确保任务落实落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开展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评选工作,支持地方和行业部门按规定开展标准化表彰奖励。推动标准化学科体系建设,打通标准化科技工作者上升通道。完善标准化统计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标准化统计工作程序,加强统计结果应用,开展标准化发展状况总体分析,发布标准化发展年度报告。〔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来源: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网站、市说新语微信

2024-03-27

关系6G、人工智能等,最新行动计划!18部门联合印发→

重磅!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线! 职业教育智慧平台亮眼!

中小学·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大学生就业 四大子平台集成的“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3月28日 正式上线! 海量资源免费使用!这项超大福利, 老师同学们都试用了吗?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主页3月28日,教育部举行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启动仪式。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仪式并宣布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这个一期工程聚合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4个子平台的综合集成平台,它具有怎样的特点和功能?教育部2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相关情况。教育部2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获得这个重磅消息后,小编就登入平台,探索了这个广阔的知识空间,并着重关注了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发现职教平台上不仅有职业教育各领域的课程,还有戏曲的沉浸式3D博物馆,十分惊艳。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开启这个智慧教育的 “元宇宙”,感受教育数字化变革带来的独特学习体验。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四大板块聚合优质教育资源该平台由“专业与课程服务中心”“教材资源中心”“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教师服务中心”四大板块组成。28日上线了“专业与课程服务中心”,包含专业资源库、在线精品课和视频公开课三部分。截至目前,平台已有教师自建课程超17.8万门。这四大版块,通过一站式搜索模块和监测运行分析模块,既满足教师系统教、学生系统学数字资源需要,又服务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传承与创新资源库戏曲资源库分类课程——标准化课程戏曲数字化博物馆可谓十分亮眼:3D立体沉浸式的展示、互动,打造出一个让人身临其境的数字博物馆空间。充分运用音乐、文字、画面、视频相结合的方式,视听多维度展现。我们通过鼠标的拖拽点击,就可以走进展馆,墙上的介绍、展品,清晰真实,层层递进,仿若置身其中,偶然点开一处,还会有惊喜的戏曲唱段展示视频,立体化地让学习者感受中国戏曲文化、传统文化的无尽魅力。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丰富了艺术教学的渠道和学习体验。非常值得参观体验。3D沉浸式越剧馆3D沉浸式非遗戏曲博物馆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表示加快职业教育数字化步伐是提升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举措,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据悉,平台将于6月底完成其他各中心的开发与上线,12月底完成平台每一个规划功能的开发与上线。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首批即上线2万门高等教育课程慕课在中国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物。教育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2月底,我国上线慕课数量超过5万门,选课人次近8亿,在校生获得慕课学分人次超过3亿,慕课数量和学习人数均居世界第一。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正是在总结以往中国高校慕课与在线教学发展经验基础上,广泛汇聚优质课程资源建设而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的建设目标是汇聚国内外最好大学、最好老师建设的最好课程,成为全球课程规模最大、门类最全、用户最多的高等教育平台。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学科分类课程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艺术学课程据介绍,平台首批上线的2万门课程,是从52000多门优质课程中优中选优出来的,覆盖13个学科门类、92个专业类,包含了林毅夫、张文宏、樊锦诗等众多名师大家、院士学者的优质课程。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已汇集380余万个岗位信息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这一平台是教育系统及有关部门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就业指导和就业管理的综合性平台,在原教育部新职业网和24365智慧就业平台基础上升级建成,拥有PC端和手机端。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介绍,目前,平台已汇聚比较丰富的就业资源。面向2022届毕业生,汇集了380余万个岗位信息;已经上线了“互联网+就业指导”直播课91期;平台还上线了“宏志助航”系列就业指导培训课程资源118个,提供44项职业测评、125个职业百科和578个职业案例。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有效服务“停课不停学”和“双减”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包括专题教育、课程教学、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庭教育、教改实践经验等6 个版块,共有36 个二级栏目。现有资源总量达到28052 条,新增资源17300 条。“平台也有效帮助解决了学生不参加校外培训后‘在哪里学、学什么’的问题,进一步助力了学校的‘双减’工作。” 吕玉刚说。据悉,该平台的手机App版本,也将于近日启动应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不仅面向在校师生,也面向社会学习者,提供我国各类优质课程资源和教学服务。同时面向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管理者,提供师生线上教与学大数据监测与分析、课程监管等服务。将深刻改变教师的教、改变学生的学、改变教育的管、改变教学的形态,为持续推进教育领域的学习革命、质量革命,加快实现教育强国梦作出历史性贡献。平台面向公众及所有用户、互联共享,为各阶段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教育变革贡献阶段性成果,也为促进教育公平、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学习意识,实现文化强国提供了海量资源库和强大的数字教育基础设施。相信也会为广大师生的教、学提供养分和更大的空间!大家可要充分利用平台资源,多多尝试哦!来源|新华社、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微信号:jybxwb)

2022-03-30

重磅!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线! 职业教育智慧平台亮眼!

《踔厉奋发 迈向新征程的中国艺术职业教育》报告发布

近日,由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完成的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委托课题“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发展年度报告(2020-2021)”研究成果《踔厉奋发 迈向新征程的中国艺术职业教育》正式出版。报告约13万字,包含总报告、院校高质量发展实践案例、创新发展报告、发展观察以及附录五个部分,旨在把握当前艺术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结合职业教育发展的热点、重点、难点进行研究,从而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建议,为新时期艺术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较为科学的理论思索和路径参考。报告的研究编制工作受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指导,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和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倾力支持,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等院校共同组建研究团队,全国各艺术职业院校积极配合,最终得以高质量完成课题研究工作并顺利出版研究成果。报告选编了来自全国16所艺术职业院校的年度实践案例20个,包括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三教改革深化内涵建设、课程思政践行立德树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文化传承守正创新六个专题;发展观察共8篇专家笔谈,以专家视角提供新时代推进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思考;近年全国艺术类职业院校标志性成果获取情况、2020-2021年艺术中职学校办学情况、2020-2021年艺术高职院校办学情况,整体呈现了艺术职业教育发展的质量成效。报告显示,2020-2021年全国艺术职业院校聚焦“双高”战略和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围绕不断提升艺术职业教育适应性,转理念、促改革、勇创新,在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文艺创作、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探索了新路径,开创了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报告指出,艺术职业教育应于研究实践与交流碰撞中不断前行。这就需要及时总结各院校的创新实践成果,深化对艺术教育办学规律的认识,科学分析艺术职业教育当前的发展现状与发展问题,提供新时代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智慧和行动方案,推动中国特色艺术职业教育思想体系、话语体系、研究体系、实践体系的构建。报告呼吁,在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供给下,全国艺术职业院校应该坚持问题导向、研究导向、行动导向,聚焦主题抓大思政的育人力、抓类型教育的应变力、抓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力,增强产教融合力,提高改革创新力,培育数字建设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在职业教育发展的新领域和新赛道中坚定改革创新,在“双高”建设发展的新机遇、产教融合办学新动能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3-01-19

《踔厉奋发 迈向新征程的中国艺术职业教育》报告发布

聚焦两会热点,关注委员声音

3月4日、5日,全国两会相继开幕。文化艺术和教育领域讨论热点不断,各位委员纷纷发声,对艺术职业教育、文化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献言献策。“标准化戏曲教材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委员建议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目标,加快全国通用的标准化戏曲教材建设,推动戏曲艺术的当代传承和创新发展。“没有标准化教材,教学标准、教学内容、教师质量、教育程度与戏曲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对此,刘侗建议,标准化的戏曲教材建设应该与时俱进,联合多方面力量从教学内容和教材形式、教学对象和教学手段、演职人员和后台技术人才培养、课堂基础和舞台实践教学、传统戏曲的基本功法和现代戏曲的创新发展理念等多方面、多维度开展工作,科学精准服务戏曲人才培养,服务戏曲艺术传承发展。延伸阅读:日前,教育部印发《“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分批建设1万种左右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方案》指出教材建设要突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重点支持《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中新增和内涵升级明显的专业课程教材。加强长学制专业相应课程教材建设,促进中高职衔接教材、高职专科和高职本科衔接教材建设。遴选建设一批高职本科教材。支持布点较少专业课程教材建设。支持艺术类、体育类职业教育教材,特殊职业教育教材等的建设。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Fq4f5JeaVAnDkCNgXqsb5g “数字演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基于中国国家话剧院近年来的艺术创新实践和探索提出《关于“数字文艺作品规范化建设”的建议》提案,为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的创新发展生态提出了基于创作实践的系统建议。近年来,数字技术全面赋能文化产业,推动供给侧和消费侧双向发力,数字文艺作品应运而生。如何推动数字文艺作品的规范化建设,以形成良性循环发展的新业态模式?田沁鑫总结,按照文化和旅游部“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的发展要求,文艺单位应创新打造线上演播精品剧目。要拓宽思路,用好资源,确保数字文艺作品的传播和推广;统筹管理,打造数字文艺作品的标识化;加强联动,汇集行业力量,助力数字文艺作品的新未来。“守正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古典诗词,与巴蜀大地上传承的戏曲艺术瑰宝川剧,结合在一起,是近年来全国政协委员陈智林的艺术思考和实践,他说,未来还将在戏曲+诗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与交响乐的融合。关于传统艺术如何把握好创新和传承的关系,陈智林说,守正创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关键词。守正要守住传统的精神和灵魂,而创新则是在厚重传统的基础上,用新的时代和生活赋予川剧新的生命力,让它活起来,在守正和创新的互相契合中生发。谈及戏曲创作。陈智林说,艺术创作要扎根生活,中华大地生机蓬勃、地方文化丰厚深远,涌动着精彩的人物和故事,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生活,与时代同频共振,挖掘出好故事。同时,“内容选材要严、思想开掘要深、艺术创造要精”,在日积月累的艺术探索中,不断找到创新的方式,打造精品力作。内容来源:教育部、北京日报、中国艺术报、人民政协报

2023-03-06

聚焦两会热点,关注委员声音

关注两会:代表委员对文化艺术发展建言献策

两会进行中,关注文化艺术发展的声音不断、热度不减。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创新。代表委员们为艺术教育的发展频频发声,对文化艺术全行业发展建言献策。一、 戏曲:文艺院团和艺术院校联合培养戏曲人才、扶持戏曲营销推广、高质量传承发展戏曲艺术1.文艺院团和艺术院校联合培养戏曲人才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京剧院院长王勇指出戏曲院校的人才培养与文艺院团的舞台实践,普遍存在“脱节”。年轻演员学历越来越高,舞台表现却不尽如人意。院团应与院校加强合作,传承“师带徒”的模式,共同挖掘、长期跟踪培养艺术人才。2.扶持戏曲营销推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剧协副主席、重庆市文联主席沈铁梅提出长期以来,专业戏曲院团因缺乏市场营销、宣传策划等方面专业人才,出现了部分好作品“叫好不叫座”的现象。建议制定政策,做好戏曲演出经纪顶层设计。繁荣市场,推动戏曲演出经纪有序发展。链接云端,实现戏曲演出经纪网络延伸。3.高质量传承发展戏曲艺术全国政协委员、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苗洁提出“高质量传承发展戏曲艺术”的提案。建议:各级政府加快出台关于本地域的《戏曲艺术传承发展工作实施意见》;大力培养戏曲接班人,大力扶持发展戏曲教育;进一步减免高职、职业本科层次戏曲表演专业学费;“戏曲进乡村”“进校园”“进景区”等戏曲演出活动长期开展;大力扶持开展戏曲稀有剧种保护传承、拯救濒危剧种工作。二 、戏剧:创造性推动“数字戏剧”繁荣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提出繁荣发展“数字戏剧”。他倡议,面向未来的数字科技、数字文化,学术界要有自己的思考、本国的原创,要发出中国声音,加快建立我国数字化发展战略的话语体系和概念体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加大“数字中国”“数字文化”“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国家发展战略的宣传和有关文艺作品的创作;建议教育部、科技部加大对艺术院校和艺术院团的新文科实验室建设的政策支持,包括对科研条件建设和资金的支持。三、 舞蹈:创立机制助力舞蹈拔尖人才后续职业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舞协主席、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提出早期舞蹈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建议不唯学历,建立拔尖舞蹈人才免试攻读专业艺术硕士学位的机制,加大舞蹈院校与院团的共生机制体制创设,重视舞蹈专业博士学位的建设。四、 摄影:建立“摄影与影像学”一级学科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摄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郑更生指出摄影人才培养出现瓶颈,具有国际视野、视觉涵养和科技素养的复合型人才短缺。建议加强顶层设计,与国际接轨,将摄影学列为一级学科。树立 “大摄影” 理念,将学科名称确定为“摄影与影像学”。五、杂技:成立杂技研究专门机构,推动杂技艺术高水平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曲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吴文科指出我国杂技学术研究工作比较薄弱,直接掣肘杂技艺术的文化传承与创演繁荣。建议成立专门的 “杂技研究所”,以改变杂技研究缺乏专门学术机构而影响深度传承的堪忧状况,为我国杂技的创新发展与更加繁荣提供相应切实的学术支撑。六、传统手工艺:加快传统手工艺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苏绣非遗传承人姚建萍指出当前传统工艺产业缺乏完整的产业链和成熟的生态圈。建议对传统手工艺产业以简易计算方式纳税,推动手工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层次人才支特,推动工艺美术传承创新发展。为传统手工艺提供更全面的产业建设发展指导政策,培育工艺美术龙头企业。七、非遗: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管理条例全国人大代表、牡丹瓷创始人、唐白瓷非遗传承人李学武指出由于缺少针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管理条例,使非遗保护传承传播工作存在不少盲点。建议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保护管理条例》并颁布实施。健全和完善非遗工作的领导机构,抓好法律法规的落实,并对传承人的保护措施进一步细化。同时,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人文关怀。八、美育:拓展美育资源、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美育传播体系1.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设施,让社会的美、自然的美、艺术的美、历史的美,成为学校的“大美”教育资源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专职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建议,各级各类学校应进一步充分利用社会公共文化设施,拓展美育资源,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美不局限于美术、音乐等,而是科学、历史、人文、艺术、体育等综合生成的美,是一种“大美”,最终是精神的美。建议学校把美育课堂开到美术馆、博物馆、大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里,让经典艺术作品为学校教育服务。2.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美育传播体系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大剧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宁指出推动全民美育已成为新时代国家文化发展重要战略,但全民美育的作用发挥缺乏系统性谋划和一体化推进。建议加强文化和教育领域顶层设计,构建全民美育新格局。建立美育协同创新机制,实现全民美育融合发展。加强美育数字化发展,利用科技赋能全民美育。促进表演艺术机构平台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九、文化艺术与乡村振兴:以文化艺术助力乡村振兴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美协副主席董希源指出为鼓励和支持艺术家发挥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建议由艺术家或艺术单位团体认领一个村庄,深入挖掘当地乡土的文化艺术资源。由国家乡村振兴局牵头,以不同标准予以乡村美育工作分类、评级,鼓励乡村发展艺术产业。建立固定机制,在乡村设立艺术创作实践基地。内容来源:新华社、人民网、中国艺术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山西戏剧网、中央美术学院

2023-03-10

关注两会:代表委员对文化艺术发展建言献策

转发:关于第三届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第三届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专门)委员会设置的公告

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文化艺术行指委”)和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旅游行指委”)是受教育部委托,由文化和旅游部牵头组建的指导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和旅游职业教育的专家组织。按照行指委有关工作章程,现将第三届文化艺术行指委和第三届旅游行指委下设专业(专门)委员会设置公告如下: 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代章) 2023年3月13日

2023-03-18

转发:关于第三届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第三届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专门)委员会设置的公告

简讯:文化和旅游部科教司陶诚司长赴粤调研艺术职业教育

4月5日至8日,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司长陶诚率队,赴广东省开展艺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专题调研,走访了深圳艺术学校、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广东文艺职业学院等院校,以及柏斯琴行等校企合作单位。科技教育司教育处处长郭肇琪、干部汪岩,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会长王丰、秘书长赵大志及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领导陪同调研。围绕《关于促进新时代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近一年来的实施推动情况,调研组观看了教学成果展示,听取了工作汇报,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产教融合,以及国际办学合作交流、职业教育数字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考察,对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陶诚司长充分肯定了各院校近年来取得的新成绩。他强调,各单位要认真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面指导作用,重视贯彻《关于促进新时代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落实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产教融合工作。陶诚司长提出,各院校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要充分研判发挥自己的优势,清晰办学定位,聚焦重点整合资源,在继承发展好传统优势专业的同时,也要面向未来开拓创新、寻求突破,提升办学影响力,努力在新时代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有所作为。深圳艺术学校着重展示了“艺术+科技”数字化教学赋能艺术职业教育的创新成果,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着重展示了在舞蹈和粤剧传承发展以及校区建设的成绩,广东文艺职业学院着重展示了服务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教学成果。

2023-04-09

简讯:文化和旅游部科教司陶诚司长赴粤调研艺术职业教育

王丰会长带队到阿尔山市明水河镇就艺术助力乡村振兴进行考察

2023年5月18日至20日,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会长王丰率学会相关同志前往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明水河镇,就艺术助力乡村振兴进行调研考察。此次调研的重点是推进学会乡村振兴工作,旨在为推进文旅融合乡村振兴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方案。 王丰一行在明水河镇镇党委书记祁学东、镇长王树庆和文旅部派驻西口村第一书记黄玉洋等陪同下,深入到西口村进行实地调研考察。王丰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师生绘制的墙绘前提到:学会从2019年涉足文化助力西口村后,在学会众多会员院校领导班子和广大师生的热情参与中,深入乡村扎根基层,充分发挥艺术职业院校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用艺术的手段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的工作。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文化和旅游部领导及相关司局的支持和指导,离不开盟委行署、市委市政府、镇委镇政府和村党支部两委的支持。王丰在和村党支部书记包勇交流时强调:只有校地深度融合、产教深度融合才能把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做实做透。王丰在乡村振兴主题座谈中表示:学会在阿尔山的乡村振兴实践获得了突出的成效,得到了各界的认可,更为学会筹备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积累了经验。乡村振兴工作是国家战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要把落实国家战略作为己任,将艺术职业教育的特色充分发挥,将西口村和艺术职业院校互联互通的链条打通,有机结合,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王丰强调,四年来学会以西口村的墙绘为起点,在文化和旅游部科教司和派驻干部的支持下,在本地各级党政机关的帮助下,学会在明水河镇推进乡村振兴方面获得了显著的成效和经验,这些经验值得认真总结,要在学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未来的工作中动员和组织学会力量,着力研究推进乡村文旅产业发展、乡村文旅人才培养、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实践工作。推动中国艺术教育向乡村延伸,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人才及文化旅游资源的智力支持,我们始终都要秉持着“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理念,将艺术教育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在座谈会上,明水河镇党委书记祁学东讲到,三年时间退花结果,虽然过程艰辛,但是付出终有收获,明水河镇西口村能够显现这样浓厚的艺术气息,是背靠党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策的引领,背靠文化和旅游部和上级部门各方的支持,更有西口村民居民不坐享其成、努力奋斗才取得的成果。今天和学会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以及共同探讨西口乡村振兴工作站未来的发展,就是要借乡村振兴的东风远航,使这个地方有更好的发展,使我们的老百姓有更多的收获。期待通过合作,使工作站各种形式的活动丰富起来,团结起来共同谋求文旅融合发展,为百姓做更多的事情,相信定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把乡村振兴的成果奉献给党和人民。学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筹备组主任李秋立与明水河镇镇长王树庆签署了《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与阿尔山明水河人民政府乡村振兴合作意向书》,双方将在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共同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李秋立谈到,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乡村振兴工作站是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个重要举措,工作站由政府、学会牵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参与合作设立,以提供技术支持、经验分享、人才培养及资金支持等方式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工作站旨在加强对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综合研究与服务,探索新的乡村文化旅游发展路径,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西口村乡村振兴工作站能够将学会的教学、科研、文化等资源向乡村延伸,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工作站将采取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深入调研当地需求,制定详细的乡村振兴规划,并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站将通过有效的管理和组织机制,提高工作站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我们会鼓励乡村青年、在校大学生参与到工作站的运营和管理中来,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王丰会长向祁学东书记颁授《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西口乡村振兴工作站》站牌。学会秘书长赵大志,乡村振兴工委会筹备组主任李秋立,美术与设计专委会主任孙伟,乡村振兴工委会筹备组办公室主任刘扬,阿尔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部派驻西口村第一书记黄玉洋,明水河镇人大主席杨俊鹏,明水河镇副书记王宏达,明水河镇副镇长包国明,村委会书记包勇,村委会副书记杨吉成等,陪同学会和明水河镇领导共同考察了“明水河镇西口村乡村振兴产业实习基地项目”建设的情况,出席了“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西口乡村振兴工作站”奠基仪式。

2023-05-22

王丰会长带队到阿尔山市明水河镇就艺术助力乡村振兴进行考察

CEFA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

7月14日,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委员代表齐聚一堂,共商艺术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未来。会议历时一天,听取了委员会筹备报告,审议了委员会组织架构和工作计划,分享了案例和经验,研讨了未来工作思路,内容丰富,气氛热烈。学会的乡村振兴工作以及乡工委的筹备和成立,始终得到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的支持和指导,委派科教司教育处三级调研员杨琼同志莅临现场指导,见证了学会乡工委的成立。王丰会长出席会议并致辞。他表示,乡村振兴是国家重大战略,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艺术职业教育作为培养艺术人才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培养乡村艺术人才、推动艺术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使命和责任。他强调,要注重培养青年艺术人才,通过开展乡村艺术实践和乡村基地建设等方式,激发青年艺术人才的创新潜能和社会责任感,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乡工委筹备组负责人李秋立介绍了筹备工作相关情况,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乡工委筹备组成员孙伟做了发展报告,乡工委筹备组办公室刘扬介绍了乡村振兴工作站的建设情况和工作构想。会议还邀请了中国乡建院副院长孙久强做了乡村振兴发展研究案例分享。会议审议通过了乡工委组织机构设置和委员名单,公布了《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西口村乡村振兴工作站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志愿者招募公告》。在会议分组讨论中,委员们介绍了各自单位围绕乡村振兴已开展的工作和经验,也提出了推进艺术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突出矛盾,对乡工委即将开展的新项目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会议经过经验分享、问题研讨以及对未来工作的展望,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委员们满怀信心,郑重签署《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倡议书》。倡议书中提出:我们共同倡议立即行动起来,走出一条文旅融合、以艺助旅的中国艺术职业教育践行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文化艺术立德树人的职业教育道路。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未来将始终以服务国家和社会为宗旨,发挥学会的优势和作用,与同仁们携手,不断探索艺术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更符合实际需求的发展路径,凝聚共识,资源共享、集智创新,共同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力量,实现艺术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共赢,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文明的伟大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2023-07-15

CEFA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

深入学习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

在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形成了重大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首次提出。习近平指出:强调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总书记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强调“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会议重要指示和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学会按照文化和旅游部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积极组织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在王丰会长指导下,学会秘书处全体专职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组织集体学习,认真领会会议精神,传达相关文件,提升认识,提高水平,自觉把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会议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到学会秘书处的具体工作中。10月19日,学会召开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中等艺术职业学校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21日,学会举行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美术与设计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美术与设计专委会工作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会员院校代表出席。两个会议,都把学习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作为最重要的议程,王丰会长都进行了主旨发言和宣讲,指导学会各机构各会员积极开展学习,提升认识。在学会之后的重大活动中,也对进一步的学习教育进行了部署,即将在10月下旬举行的会长工作(扩大)会议,以及11月中旬举行的学会2023年会,都安排了具体的学习和研讨议程。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学会的发展规划和各项工作,担当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赓续中华文脉,继续为推动高素质文化艺术人才培养和文化艺术繁荣发展贡献学会的力量。

2023-10-25

深入学习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

转发:关于印发《关于促进新时代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2022-04-25

转发:关于印发《关于促进新时代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关注:将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教育新理念贯彻运用到新时代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

2022-11-02

关注:将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教育新理念贯彻运用到新时代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

讲好中国故事 助力文化润疆 | CEFA考级公益行动2022首期活动圆满完成

2022-02-16

讲好中国故事 助力文化润疆 | CEFA考级公益行动2022首期活动圆满完成

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六届十次常务理事会议线上召开

2022-11-29

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六届十次常务理事会议线上召开

会员风采:成渝两地职教建设新成果

2022-09-29

会员风采:成渝两地职教建设新成果

关系6G、人工智能等,最新行动计划!18部门联合印发→

2024-03-27

关系6G、人工智能等,最新行动计划!18部门联合印发→

重磅!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线! 职业教育智慧平台亮眼!

2022-03-30

重磅!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线! 职业教育智慧平台亮眼!

《踔厉奋发 迈向新征程的中国艺术职业教育》报告发布

2023-01-19

《踔厉奋发 迈向新征程的中国艺术职业教育》报告发布

聚焦两会热点,关注委员声音

2023-03-06

聚焦两会热点,关注委员声音

关注两会:代表委员对文化艺术发展建言献策

2023-03-10

关注两会:代表委员对文化艺术发展建言献策

转发:关于第三届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第三届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专门)委员会设置的公告

2023-03-18

转发:关于第三届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第三届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专门)委员会设置的公告

简讯:文化和旅游部科教司陶诚司长赴粤调研艺术职业教育

2023-04-09

简讯:文化和旅游部科教司陶诚司长赴粤调研艺术职业教育

王丰会长带队到阿尔山市明水河镇就艺术助力乡村振兴进行考察

2023-05-22

王丰会长带队到阿尔山市明水河镇就艺术助力乡村振兴进行考察

CEFA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

2023-07-15

CEFA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

深入学习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

2023-10-25

深入学习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

通知公告

Announcement

Video broadcasting

热点视频

  • CEFA第三届芳华杯
    舞蹈展演

  • CEFA西口乡村振兴
    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