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官方网站         当前时间:2023年06月03日 18:57
     登录    |    注册
              

关注两会:代表委员对文化艺术发展建言献策
时间: 2023-03-14 来源: 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 分享:

两会进行中,关注文化艺术发展的声音不断、热度不减。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创新。代表委员们为艺术教育的发展频频发声,对文化艺术全行业发展建言献策


一、 戏曲:文艺院团和艺术院校联合培养戏曲人才、扶持戏曲营销推广、高质量传承发展戏曲艺术


1、文艺院团和艺术院校联合培养戏曲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京剧院院长王勇指出戏曲院校的人才培养与文艺院团的舞台实践,普遍存在“脱节”。年轻演员学历越来越高,舞台表现却不尽如人意。院团应与院校加强合作,传承“师带徒”的模式,共同挖掘、长期跟踪培养艺术人才。


b77faf28-f9b6-4913-a89c-3a454dca0321_zsite.jpg


2、扶持戏曲营销推广


17x68Vay016rRSwE76Y2vNhzNRUroKqStWj.jpg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剧协副主席、重庆市文联主席沈铁梅提出长期以来,专业戏曲院团因缺乏市场营销、宣传策划等方面专业人才,出现了部分好作品“叫好不叫座”的现象。


建议制定政策,做好戏曲演出经纪顶层设计。繁荣市场,推动戏曲演出经纪有序发展。链接云端,实现戏曲演出经纪网络延伸。


3、高质量传承发展戏曲艺术


微信图片_20230310172547.jpg


  全国政协委员、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苗洁提出“高质量传承发展戏曲艺术”的提案。建议:各级政府加快出台关于本地域《戏曲艺术传承发展工作实施意见》大力培养戏曲接班人大力扶持发展戏曲教育进一步减免高职、职业本科层次戏曲表演专业学费“戏曲进乡村”“进校园”“进景区”等戏曲演出活动长期开展大力扶持开展戏曲稀有剧种保护传承拯救濒危剧种工作


二、 戏剧:创造性推动“数字戏剧”繁荣发展



郝戎.jpg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提出繁荣发展“数字戏剧”。他倡议,面向未来的数字科技、数字文化,学术界要有自己的思考、本国的原创,要发出中国声音,加快建立我国数字化发展战略的话语体系和概念体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加大“数字中国”“数字文化”“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国家发展战略的宣传和有关文艺作品的创作;建议教育部、科技部加大对艺术院校和艺术院团的新文科实验室建设的政策支持,包括对科研条件建设和资金的支持。


三、 舞蹈:创立机制助力舞蹈拔尖人才后续职业发展


辛丽丽1.jpeg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舞协主席、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提出早期舞蹈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建议不唯学历,建立拔尖舞蹈人才免试攻读专业艺术硕士学位的机制,加大舞蹈院校与院团的共生机制体制创设,重视舞蹈专业博士学位的建设。


四、 摄影:建立“摄影与影像学”一级学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摄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郑更生.jpeg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摄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郑更生指出摄影人才培养出现瓶颈,具有国际视野、视觉涵养和科技素养的复合型人才短缺。建议加强顶层设计,与国际接轨,将摄影学列为一级学科。树立 “大影” 理念,将学科名称确定为“摄影与影像学”。



    五、杂技:成立杂技研究专门机构,推动杂技艺术高水平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曲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吴文科.jpg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曲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吴文科指出我国杂技学术研究工作比较薄弱,直接掣肘杂技艺术的文化传承与创演繁荣。建议成立专门的 “杂技研究所,以改变杂技研究缺乏专门学术机构而影响深度传承的堪忧状况,为我国杂技的创新发展与更加繁荣提供相应切实的学术支撑。


   六、传统手工艺:加快传统手工艺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苏绣非遗传承人姚建萍.jpg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苏绣非遗传承人姚建萍指出当前传统工艺产业缺乏完整的产业链和成熟的生态圈。建议对传统手工艺产业以简易计算方式纳税,推动手工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层次人才支特,推动工艺美术传承创新发展。为传统手工艺提供更全面的产业建设发展指导政策,培育工艺美术龙头企业。


非遗: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管理条例


全国人大代表、牡丹瓷创始人、唐白瓷非遗传承人李学武.jpg


全国人大代表、牡丹瓷创始人、唐白瓷非遗传承人李学武指出由于缺少针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管理条例,使非遗保护传承传播工作存在不少盲点。建议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保护管理条例》并颁布实施。健全和完善非遗工作的领导机构,抓好法律法规的落实,并对传承人的保护措施进一步细化。同时,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人文关怀。


八、美育:拓展美育资源、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美育传播体系


1、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设施让社会的美、自然的美、艺术的美、历史的美,学校的“大美”教育资源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专职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建议.jpg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专职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建议,各级各类学校应进一步充分利用社会公共文化设施,拓展美育资源,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美不局限于美术、音乐等,而是科学、历史、人文、艺术、体育等综合生成的美,是一种“大美”,最终是精神的美。建议学校把美育课堂开到美术馆、博物馆、大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里,让经典艺术作品为学校教育服务。


2、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美育传播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大剧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宁.jpg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大剧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宁指出推动全民美育已成为新时代国家文化发展重要战略,但全民美育的作用发挥缺乏系统性谋划和一体化推进。建议加强文化和教育领域顶层设计,构建全民美育新格局。建立美育协同创新机制,实现全民美育融合发展。加强美育数字化发展,利用科技赋能全民美育。促进表演艺术机构平台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九、文化艺术与乡村振兴:以文化艺术助力乡村振兴


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美协副主席董希源指出为鼓励和支持艺术家发挥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建议由艺术家或艺术单位团体认领一个村庄,深入挖掘当地乡土的文化艺术资源。由国家乡村振兴局牵头,以不同标准予以乡村美育工作分类、评级,鼓励乡村发展艺术产业。建立固定机制,在乡村设立艺术创作实践基地。

 

内容来源:新华社、人民网、中国艺术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山西戏剧网、中央美术学院


热门排行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