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热点,关注委员声音
时间:
2023-03-06
来源:
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
分享:
3月4日、5日,全国两会相继开幕。文化艺术和教育领域讨论热点不断,各位委员纷纷发声,对艺术职业教育、文化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献言献策。
“标准化戏曲教材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委员建议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目标,加快全国通用的标准化戏曲教材建设,推动戏曲艺术的当代传承和创新发展。
“没有标准化教材,教学标准、教学内容、教师质量、教育程度与戏曲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对此,刘侗建议,标准化的戏曲教材建设应该与时俱进,联合多方面力量从教学内容和教材形式、教学对象和教学手段、演职人员和后台技术人才培养、课堂基础和舞台实践教学、传统戏曲的基本功法和现代戏曲的创新发展理念等多方面、多维度开展工作,科学精准服务戏曲人才培养,服务戏曲艺术传承发展。
延伸阅读:日前,教育部印发《“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分批建设1万种左右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方案》指出教材建设要突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重点支持《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中新增和内涵升级明显的专业课程教材。加强长学制专业相应课程教材建设,促进中高职衔接教材、高职专科和高职本科衔接教材建设。遴选建设一批高职本科教材。支持布点较少专业课程教材建设。支持艺术类、体育类职业教育教材,特殊职业教育教材等的建设。
“数字演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基于中国国家话剧院近年来的艺术创新实践和探索提出《关于“数字文艺作品规范化建设”的建议》提案,为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的创新发展生态提出了基于创作实践的系统建议。
近年来,数字技术全面赋能文化产业,推动供给侧和消费侧双向发力,数字文艺作品应运而生。如何推动数字文艺作品的规范化建设,以形成良性循环发展的新业态模式?田沁鑫总结,按照文化和旅游部“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的发展要求,文艺单位应创新打造线上演播精品剧目。要拓宽思路,用好资源,确保数字文艺作品的传播和推广;统筹管理,打造数字文艺作品的标识化;加强联动,汇集行业力量,助力数字文艺作品的新未来。
“守正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古典诗词,与巴蜀大地上传承的戏曲艺术瑰宝川剧,结合在一起,是近年来全国政协委员陈智林的艺术思考和实践,他说,未来还将在戏曲+诗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与交响乐的融合。
关于传统艺术如何把握好创新和传承的关系,陈智林说,守正创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关键词。守正要守住传统的精神和灵魂,而创新则是在厚重传统的基础上,用新的时代和生活赋予川剧新的生命力,让它活起来,在守正和创新的互相契合中生发。
谈及戏曲创作。陈智林说,艺术创作要扎根生活,中华大地生机蓬勃、地方文化丰厚深远,涌动着精彩的人物和故事,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生活,与时代同频共振,挖掘出好故事。同时,“内容选材要严、思想开掘要深、艺术创造要精”,在日积月累的艺术探索中,不断找到创新的方式,打造精品力作。
内容来源:教育部、北京日报、中国艺术报、人民政协报